您好!欢迎来到苏州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治沙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上引世界关注

所属分类:科技新闻 阅读次数:1376 发布时间:2024-12-09


2024-12-09 08:33·中国科技新闻网

12月2日至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年来规模最大的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多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齐聚一堂,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防治荒漠化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国家。”《公约》秘书处(UNCCD)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说,在中国可以找到应对土地退化的解决方案,强烈建议大家都来中国馆看看。

COP16中国馆是东道主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作为中国市场化治沙的龙头企业,亿利资源集团应邀参加大会,交流互鉴30多年的治沙经验、技术和模式。这也是亿利资源集团连续10届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向世界分享中国企业的治沙经验。


【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治理前后对比】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的南岸,往北是阴山西段,位置非常特殊,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过去沙丘平均高度达100米左右。1988年,亿利出生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靠一座沙漠盐湖创业。由于常年的沙尘暴,加之沙漠里没有路,导致企业时刻受到沙漠的侵袭,产品也运不出去,被迫走上治沙绿化、保卫企业的艰辛治沙保企业发展之路。

治理沙漠,自古以来就是一项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的艰辛事业。亿利在治沙道路上经历了种下的树苗由于水土不服成片的死亡而找不到原因;经历过1992年沙尘暴伴发洪水对盐湖的灭顶之灾,也经历过由于治沙长期投入没有回报企业濒临破产的重重财务危机。他们克服这些重重困难,年复一年的坚守,最终换来了库布其沙漠变绿洲的中国治沙奇迹。30多年来,亿利研发创新了多项治沙技术,此次参会展出的成套核心技术和智能植树机器人,备受瞩目。


【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的穿沙公路。以路治沙模式,在库布其已有30实践】

生态治沙,让荒漠变绿洲

30多年来,亿利治沙人坚持“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块治理”的治沙策略,在黄河南岸、沙漠北缘,建设了220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沙护河锁边林带,保卫黄河生态安全200多公里。治沙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亿利先后修建了五条全长近500公里的穿沙作业道路,实现划整为零,分而治沙,开辟了修路治沙的先河。在汲取多年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亿利人选用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灌木种子,研发配比乔灌草“181”种植模式,切实发挥了灌木抗旱节水、乔木遮荫固沙,草本固氮改土的生态功能,三者混交共生、取长补短,有效破解了沙漠干旱缺水的生态治理瓶颈,在库布其和西部沙区多年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库布其亿利核心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不足3%提高到今天的53%,增长50%以上,全区域流动沙地面积减少49.8%。生物多样性从123种提高到1026种,沙尘暴从八九十年代年均50场减少到如今年均1-3场,涵养水源200多亿立方米,固碳从几乎为0提高到1540万吨,释放氧气1830万吨。库布其已经形成了沙漠绿洲和生态小气候环境。同时,库布其治沙保卫黄河安澜200多公里。每年减少向黄河输沙2000多万吨。

科技治沙,为沙漠绿洲注入动力

坚持“科技治沙”是亿利治沙方略,也是库布其模式的核心竞争力。36年来,亿利创新探索了治沙核心技术体系,高质量高速度推动治沙事业,同时积极有效参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亿利建成了库布其沙旱生灌木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基地和中国西北濒危及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1040种沙旱生种质资源,选育应用了100个拳头灌木种,建成了10多个沙生灌木开发利用中心和保护地,形成了治沙节水灌木种子技术体系。同时研发创新了风向数据和微创水汽法耦合治沙技术,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水汽法瞬间微创打孔注水、用耐旱灌木点苗并快速水冲覆土等成套专利技术,十几秒可种活一棵树,有效降低沙丘高度50%以上。


【亿利孵化的易森智能植树机器人成为COP16中国馆“明星”展品】

近几年,亿利在智能治沙领域不断发力,孵化研发了机器人植树技术和产品,破解沙漠人难进、树难种、种树贵等难题,集成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北斗卫星定位、新能源驱动和风向数据、水汽法等技术,能够根据造林设计方案,自动设计最优种植路线、自动识别和避开障碍物、实现机器人集群造林作业,打造AI+科技治沙新模式,造林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目前主要提供机器人智造销售和沙戈荒地区植树造林解决方案。


【库布其沙漠亿利立体生态光伏治沙电站】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

    科技新闻推荐